1. 新闻资讯
  2. 综合资讯
  3. 荣毅超:牢记航空报国之志 探索“军民协同”之路
荣毅超:牢记航空报国之志 探索“军民协同”之路

作为浙江首个省校共建新型创新载体,19年来,长三角研究院在整合优化全球智力资源引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新之路。近期,研究院推出“人物专访”系列报道,展示在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中发现的美好故事和经典案例。

640.jpg

荣毅超-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架战机是最能代表我们团队的过去,这里面的霹雳XX、霹雳XX,这两个导弹是我当年担任现场总指挥研制出来的,碳纤维机身也是我们团队研制的,碳纤维新能源客车技术就来源于此.....”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简称“军融院”)的一楼大厅里,一张某战机打开弹仓的放大照片,吸引了几位来访者的驻足。站在照片旁边向他们介绍的,正是军融院的院长荣毅超,曾经也是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

出生于“超英赶美”时期部队大院的荣毅超,父母起名时就寄予期望,已经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战略需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高考报名时,他就下决心投身祖国的国防事业,16 岁时考入西北工业大学。1984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以技术员的身份参加了国家某重点工程建设。在38岁时,他成为了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在任期间,完成了中国空空导弹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重大跨越,被称为“霹雳少帅”,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表彰。2003年,荣毅超与杨利伟、姚明、陈薇等人,一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被俄罗斯工程科学院选举为外籍院士。

“荣毅超院士的自身成长经历,还有他的这种科学家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青年一代,要去学习的,我们想请荣毅超院士来给我们嘉兴学院的学生们,做一个讲座指导一下。”作为嘉兴的科普大使,荣毅超最近经常收到这样的邀请,大家也不免好奇,这样的业界大咖为何会来到嘉兴?

“我们要探索一条道路,让我们国家的国防装备更有竞争力,将来能够在战争中能够打得赢,还要打得起。”

2015年,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为此,荣毅超再次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战略需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17年,清华大学受军委科技委的委托,参与国家某重点项目建设。彼时的荣毅超已经从空空导弹研究院调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部,身份也从科学家变成科学家+企业家。受清华大学邀请和长三角研究院项目建设的需要,开启了他和嘉兴的缘分。

2018年7月6日,荣毅超给浙江省领导写了一封信,希望“四位一体”推动浙江省军民协同发展,得到了积极支持。“我们当时也是希望能够到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跟民营企业合作,帮助民营企业去参与国防建设。”

经过多方的支持,2020年2月14日,军融院在嘉兴正式成立。荣毅超首先将研究重点瞄准碳纤维材料关键核心技术的军转民推广应用。

640.jpg

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密度是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对航空航天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一高端材料,长期以来在我国难以实现自主化生产。早在2008年,荣毅超就带领团队核心成员负责落实航空工业碳纤维复合材料专业化整合,最终实现了国产碳纤维在航空装备的成功应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时国家倡导要做碳纤维,40多家企业都上了碳纤维,当年就形成了上千吨的产能,但是我们航空航天市场需求一年就约100吨,整个行业亏损,所以我就想怎么把碳纤维找到一个大市场,真正让它产业化,让全行业都能够扭亏为盈。”

经过国内外调研,荣毅超发现,公共交通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他看来,交通运载工具轻量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汽车每减重10%,节油6%,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实现车身轻量化方面大有可为,我国也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基础。

而随着军融院在嘉兴的成立,荣毅超心中的愿景也正加速实现。“我们设计的模式是研究院加公司的模式,我既是军融院的院长,同时又是我们孵化公司的董事长,这样的话就能够加快科技和产业的融合。”

在距离军融院不远处的海盐百步镇上,就是其孵化的嘉兴德毅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德毅新材”)。在成立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军融院和德毅新材在国家863成果和科工局重点军转民成果的基础上,联合厦门金龙客车、中航复材、中材科技三家国企头部上市公司,很快就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套碳纤维轻量化新能源客车——“红船号”,作为建党百年献礼工程之一向嘉兴市公交交付18辆、海盐县公交交付20辆,开启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性推广。

640.jpg

“红船号”碳纤维新能源巴士

“我们现在用的碳纤维是威海光威的,正在测试验证和准备验证浙江绍兴和上海宝武的碳纤维,玻璃纤维我们采购嘉兴巨石的,泡沫采用桐乡的,主要的材料我们基本上就在这个方圆100公里以内全部都能够配套,这样就降低了运输成本,在长三角地区落地,它也自然就形成了它价格的竞争力。”凭借先天的区位优势和政府大力支持,德毅新材已销售3批碳纤维轻量化新能源客车54辆,实现销售收入7千多万元。

“长三角研究院创新提出的北斗七星(政产学研金介用)发展模式是军融院运行的指南,我们自觉践行北斗七星模式,用当地政府经费研制绿色低碳的民生产品——碳纤维新能源客车,打造绿色低碳金名片。军转民成果能够在嘉兴、海盐落地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提供的应用场景,这是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荣毅超如是说。

“一下子有点小小的成就感,因为你毕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在德毅新材的生产线上,一位普通工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目前,二十几人的生产团队,平均一天半就能生产出一套碳纤维轻量化新能源客车车身。“我们后面准备开三条线,三条线就是一年产能大概在400台到500台。”对于未来,复材总师、生产部副部长王瑞更是充满信心。

640.jpg

“我们会把这个技术,在未来用到军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同样的防弹的能力的前提下,它的重量更轻、成本也会更低,这样就完成军民协同的一个循环,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

在荣毅超的带领下,清华军融院和德毅新材自觉扛起时代赋予的全新使命。以碳纤维复材在新能源客车上的轻量化应用为突破口,首先探索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低成本规模化应用、再回归到军用的道路,以实现降低武器装备成本的目标,体现军转民、民参军的示范效果。

“人的一辈子时间有限,也干不了几件事,空空导弹我做过了,锂电池我做过了,军用碳纤维应用我做过,我也希望把这个民用的碳纤维应用,把最后这一件事做好,能够给人类做点贡献,为军民协同做点贡献,为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做点贡献。”荣毅超这样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