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 教授、博导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导,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焊接学会(IIW)副主席,中国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兵工学会焊接分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分会委员,《焊接学报》、《电焊机》、《焊接》等学术期刊编委,《中国焊接年鉴》编委

教育背景

  • 1978.02 - 1982.01   北京航空学院   机械系     学士
  • 1982.02 - 1984.08   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系   硕士
  • 1984.09 - 1988.06   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系   博士

工作履历

  • 1973.10 - 1978.01   上海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工人
  • 1988.07 - 1990.10   清华大学机械系      讲师
  • 1990.11 - 1994.10   清华大学机械系      副教授
  • 1994.11 - 2005.10   清华大学机械系      教授
  • 1999.10 - 2005.10   清华大学机械系      主任
  • 2005.11 - 2009.12   青海大学         校长
  • 2010.01 - 2019.02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 2019.03 -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学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领域

  1. 机器人技术及工程应用
  2. 焊接过程智能控制及设备自动化
  3. 多信息传感及融合处理
  4. 等离子和激光精密加工技术
  5. 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奖励与荣誉

  1.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
  2.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北京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4. 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2项;
  5. 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
  6. 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3项(ICFDM2004、ICIRA2008、ICIRA2009);

发表论文、论著及专利

主要成果:

承担重要项目(按时间倒序排序)

  1. 苏州-清华创新引领行动专项、2016SZ0218、“永磁间隙吸附式爬壁机器人”技术成果的产品化样机开发研究、2016/12-2019/11、在研、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1475259、“特殊环境下大型构件全位置焊接移动机器人自主定位方法”、2015/01-2018/12、在研、参加。
  3. 铁道部开发计划项目、2009J016 、“大功率机车车轮自主创新”、2010/01-2012/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0875147、“基于宏微信息融合的复杂曲面自主修焊机器人测控技术研究”、2009/01-2011/12、参加。
  5. 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2007AA04Z258、“面向复杂曲面大型结构件的机器人修焊作业单元技术研究”、2007/10-2012/9、主持。
  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No.20060003069 、“大型水轮机叶片坑内修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2007/01-2009/12、主持。
  7. 昆山华恒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合作项目、“智能化焊接技术装备” 、2006/01-2010/12、主持。
  8. 长江电力公司科研合作项目、“水轮机叶片修复机器人研究” 、2005/09-2006/12、主持。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0275083、“焊接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实时精密测控”、2003/01-2005/12、主持。
  1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No.20020003053、“基于视觉的宏/微机器人控制”、2003/01-2005/12、主持。
  11. 清华大学教育振兴计划项目、“拟人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研究-机械系部分”、2000/04-2003/12、主持。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9975050、“机器人CO2 焊接熔池视觉传感与质量控制研究”、2000/01-2002/12、主持。
  13. 国家863计划项目,“球罐全位置智能焊接机器人的研制及其现场应用”,1999/05-2000/05、参加。

代表性著作及论文

  1. Detection of graphite balls for the fuelhandling system in HTGR using eddy current testing.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Evaluation. Jun, 2010, 25(2): 169-179 ;排名3/3;收入SCI: 597JG, 影响因子IF:0.628, EI:20102012944965
  2. Development of Gesture-Changeable under-actuated Humanoid RoboticFinger.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JME). 2010, 23(2): 142-148;排名3/4;收入 (SCI: 589DI, 影响因子IF:0.216, EI: 20102212966436)
  3. Super Under-actuated Multi-fingeredMechanical Hand with Modular Self-adaptive Gear-rack Mechanism. IndustrialRobo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9, 36(3) 255–262;排名5/7;收入(SCI:451IN,影响因子IF:0.4;EI:20093212241963)
  4. AN IMPROVEMENT OF SIFT FEATURE POINTS DETECTOR FOR LOCALIZATION OFMOBILE ROBOT. Proc of IASTED Inter Conf on Robotics, Telematics andApplications (RTA). Beijing, Oct, 12-14, 2009排名2/5;收入(EI:20101512843145)
  5. POSE ESTIMATION FOR MOBILE ROBOTS WORKING ON TURBINE BLADE. TheProc. of the IASTED Inter. Conf. on Robotics, Telematics and Applications (RTA2009). Beijing, Oct, 12-14, 2009排名2/5;收入(EI:20101512843157)
  6. A robot for welding repair of hydraulic turbine blade. 2008 IEEEInter Conf on Robotics, Automation & Mechatronics(RAM), Chengdu, China.2008:155-159,排名1/4;收入(EI:090111832458)
  7. 爬壁机器人的轮式移动机构转向功耗.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8(2): 161-164;排名2/4;收入(EI:081311170301)
  8. 基于三维视觉的焊接机器人轨迹跟踪. 清华大学学报. 2007, 47(8): 1270-1273排名2/5;收入 (EI:073710810740)
  9. 基于α-壳的圆度误差评定无关点删除算法. 计量学报. 2007, 28(1): 14-17排名2/2;收入 (EI:20071010471826)
  10. A novel visual image sensor for CO2 short circuiting arc weldingand its application on weld reinforcement detection. Measurement Science &Technology. 2006(17): 3212-3220. 排名2/5;收入 (SCI:112LW, 影响因子IF:1.297, EI:070310365820)
  11. A NEW STRAIGHT LINE DETECTION METHOD IN IMAGES FOR ROBOT SEAMTRACKING. China Welding. 2006, 15(2): 1-5排名1/5;收入 (EI:063810123477)
  12. 水轮机叶片修复机器人的移动平台. 机械工程学报. 2006, 42(11): 156-161,排名2/5;收入(EI:070310361857)
  13. 螺旋缝焊管截面在线测量系统的机构设计. 清华大学学报. 2006, 46(8): 1345-1348,排名2/4;收入 (EI:20064510225974)
  14. 拟人机器人手的设计与实现. 机械工程学报. 2005, 41(5): 123-126,排名2/3;收入 (EI: 05259171471)
  15. 直线检测的灰度投影积分方法. 清华大学学报. 2005,45(11): 1446-1449,排名2/4;收入 (EI:06049663733)
  16. 弧焊机器人工件坐标系快速标定方法. 焊接学报. 2005, 26(7): 1-4 ,排名2/5;收入 (EI:05349312392)
  17. 宏-微机器人微动机构研究.焊接学报. 2005, 12, 26(12): 25-28,排名2/4;收入 (EI:06129772576)
  18. 基于“准双目”立体视觉的球罐多层焊缝坡口轮廓检测. 机械工程学报. 2005, 41(10): 84-88,排名2/3;收入(EI: 05499528035)
  19. Closed-loop control of weld penetration in plasma arc welding.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Feb.2004, V14(1):116-120,排名1/4收入 (SCI: IDS:800NI, 影响因子IF:0.092, EI: 04268238285)
  20. 爬壁机器人变磁力吸附单元的优化设计. 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2月,V43(2):214-217,226,排名1/3;收入 (EI: 03247506915)
  21. On-line quality monitoring in plasma-arc welding .Journal of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JAN. 15, 2002,V120 (1-3): 270-274,排名1/2;收入 ( SCI: 516HQ, IF:1.143, EI:02056843296)
  22. Low-temperature deposited Cu electrode on chip inductors byabnormal glow discharge plasma with arc source. MATERIALS LETTERS.54 (2-3):217-221. MAY 2002,排名3/5;收入 (SCI: 553KQ,影响因子IF:1.94, EI: 02216956866)
  23.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in multilayerheterogeneity lamination laser solderi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2, 12(2):287-290,排名3/6;收入 (SCI: 542BF, IF:0.092)

部分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及其他

  1. 等离子弧焊熔池穿孔状态的声音信号传感方法及其系统. ZL 00105933
  2. 等离子焊接熔池小孔尺寸的电弧检测方法及信号采集系统. ZL 00103235.6
  3. 等离子焊接熔池穿孔状态的电弧电压传感方法及其系统. ZL 00103233.X
  4. 多层异质复合结构侧极的丝网辅助激光钎焊方法. ZL 01131094.9
  5. 一种用于爬壁机器人的变磁力吸附单元. ZL 02117080
  6. 一种磁吸附式爬壁机器人履带. ZL 02117079.7
  7. 用于高速CCD相机的电路接口. ZL200510075009.X
  8. 一种具有曲面自适应能力的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ZL200510086382.5
  9. 一种非接触磁吸附轮式爬壁机器人. ZL200510086383.X
  10. 用于焊接图像采集的CCD摄像机曝光时序控制器.ZL200710065244.8
  11. 拟人机器人多指手装置. ZL02103733.7
  12. 自适应欠驱动机械手指装置. ZL02103731.0
  13. 机器人拟人手变抓取力装置. ZL021037329
  14. 拟人机器人多指手装置. ZL02153490.X
  15. 具有形状自适应的欠驱动机械手指装置.ZL02153490.X
  16. 机器人拟人手欠驱动多指装置.ZL200710063070.1
  17. 一种腱络欠驱动机械手指装置.ZL200710065193.9
  18. 机器人拟人手级联欠驱动手指装置.ZL200710098787.X
  19. 连杆欠驱动机械手指装置. ZL200710099371.X
  20. 交叉腱绳欠驱动模块化拟人机器人手装置.ZL200810056396.6
  21. 齿条欠驱动模块化拟人机器人多指手装置.ZL200810055898.7
  22. 双联锥齿轮欠驱动机器人手指.ZL200810114873.X
  23. 拟人机器人手手指侧摆装置. ZL200910119972.1
  24. 一字激光立旋式三维形貌测量装置及其方法.ZL200910000946.7
  25. 仿生机器人手四指侧展装置. ZL200910009477.5
  26. 预弯曲抓取欠驱动仿生手指装置.ZL200810240899.9
  27. 机器人手腱络式四指侧展装置.ZL200910083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