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对于一座城市和一方区域的发展而言只是转瞬即逝,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立十年来,利用自身的智力和研发优势,通过产业孵化、创新驱动,在浙江和嘉兴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对于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的浙江来说,十年来,清华“长三院”大量项目的相继落地、开花、结果,改变着以往扎推“低小散”产业的投资模式、发展方式,更为我省尤其是我市在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中,赢得了主动权。
全国最大的丁基橡胶生产基地——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清华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丁基橡胶项目的落地,不仅打破了产品的国际垄断,也成为嘉兴港区打造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丁基橡胶属于四大合成橡胶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胎、医用胶囊等生产制造中,但在2010年这个年产5万吨项目投产前,这一工业化生产技术一直为国外少数公司垄断。而在今天,当我们走进厂区,空中四通八达的管廊,连接着附近不少企业。每天,浙江信汇都通过这些管廊,将副产的蒸汽凝液输送给嘉化能源等企业作为锅炉水,同时利用其它企业副产的能源,作为自己的生产原料,起到了很好的产业带动作用。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十周年的项目签约仪式上,企业的三期项目顺利签约,届时年产量将达80万吨,约占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
带动一个产业从无到有甚至成为世界龙头,清华长三院在这里不断书写着“传奇”。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临床检测中涉及到酶的检测有十多种,各家医院采用不同检测方式,在造成数据交换难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多重复检测。周海梦是研究院首任院长,也是我国“酶学”方面的研究专家,他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制了首批酶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改变了这一现状、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以酶学标准物质为起点不断丰富科研产品的同时,研究院同时孵化成立博泰生物科技公司进军市场,目前已经完成多项国家标准物质报批,12个项目进入临床招投标。 尖端技术带来高端产业,如今在浙江,很多“高大上”的产品都打上了“清华”烙印:历时三年半完成的萧山机场T3航站楼,充分反映以西湖为代表的水文化特色,成为我国“绿色节能”机场的典范;研究院为省内10多家企业定制生产智能机器人,模拟真人手臂,360度全方位工作,写字、画画,无所不能。
十年省校合作,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已累计促成清华大学与浙江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项目408项,项目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不断引领着区域经济提档升级转型发展。
中国嘉兴 2014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