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资讯
  2. 媒体报道
  3. 科研成果快步“走出”实验室
科研成果快步“走出”实验室

你家中的牡丹花,想让它什么季节开,先开花还是先长叶,都能如你所愿。这种能控制开花时间的反季节催花技术,已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从美国引进的生物技术专家研发成功,列入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目前,该院运用这项科研成果,在嘉善建立了培育基地,引进65种名贵牡丹,准备在当地大规模种植。

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科研成果,在挂牌成立才两年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涌现,一展科技的魅力。仅去年,这家由浙江省和清华大学在嘉兴联办的研究院,就取得光纤到户光电器件、无糖组培技术等23项高新技术成果,并重点转化、推广18项,产业化效益显著。院领导说:“这靠的是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支撑。通过团队式引进人才,捆绑式开发项目,研究院已构建起一条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的技术创新链。”

借助清华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研究院紧扣浙江的产业特点,不断构筑创新载体,团队式引进人才。研究院先后和清华大学相关院系联建生物技术与医药、生态环境、集成光学、信息技术等4个研究所,还合作建立了8个研发机构,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嘉兴落户。研究院现有65名正式员工中,有博士17名、硕士11名,高级职称专家14名,兼职的两院院士各一名。该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高工高祥根认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容易找到‘婆家’,也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粉体材料是长兴县的支柱产业。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并减少污染,去年7月,研究院与长兴联建粉体及新材料工程中心,该县从清华大学材料系聘请了5名专家,开发出两个改性粉体材料新产品。

在项目研发中,研究院用人才“捆绑”项目的柔性引智方式,从海内外引来了众多握有高科技项目的优秀人才。日本千叶大学博士肖玉兰掌握国际最先进的植物克隆技术——无糖组培技术,该院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引进以她为首的6人科研团队后,开发出猪苓多糖、肉苁蓉等10个生物保健品,并建立了名贵中药桑黄培育基地,还与嘉善一家花卉园艺公司合作在丽水建起了5万株规模的基地。千叶大学校长近日在该院考察后说:“这足以说明,无糖组培技术中心已转移到了浙江。”通过这种捆绑式的项目开发,研究院先后引进130多名高级专家,完成30多个科研项目。

一条高效的技术创新链,确保科技成果尽快“走”出实验室。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研究院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机制,通过请专家解决技术难题、提供项目对接和引导、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等方式,和6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省内民营企业共建6个研发中心,为15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此外,研究院引进上海晟峰软件有限公司在嘉兴南湖区签约联建软件产业基地,吸引了日本东工大软件技术公司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前来孵化,两年内将集聚3000名专业软件开发人员。研究院还直接在嘉兴引进、共建和孵化26家高科技企业,注册资本近2亿元,及时转化院内科研成果,使科研和生产不再脱节。

——摘自《浙江日报》 2007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