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维坚
教授、博导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光学学会, 副理事长
教育和工作经历
- 1978 — 1982 杭州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 1993 — 1997 四川大学物理系信息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 1982 — 1999 浙江工业大学参加工作,助教、讲师、副教授
- 1997 — 1999 浙江大学仪器仪表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工作
- 1999 — 2010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教授,博导
- 2010 — 2017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二级研究员/教授、博导
- 2017 — 至今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 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06 — 至今 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微光夜视、微光学、生物医用光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主要在航天航空光学遥感、海洋光学、工业自动监测等领域开展工作。从事工作以来,已获国家专利30余项,负责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863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中科院、浙江省重大项目及产业化研发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 EI收录34篇),合著教材2本,获各种学术荣誉和奖励10多次,培养研究生30余位,其中博士10多人,另外博士后4位。
在学术创新上,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色盲色弱“RGB视神经短路”的物理模型,为诊治色盲病患提供了一种可量化的解决途径;上世纪90年代在研究共焦显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更易于实现对微粒操控的“套阱”设计;2001年为获取遥感图像的更高分辨率,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量子相干合成孔径成像技术,03年获发明专利。
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担任国家863专家组专家,重点负责国家战略前沿新概念技术的探寻、培育与孵化,主要有:在2007年初提出了跨出去、走向深远海,并主持调研、制定了国家深远海中长期技术发展计划;参与了国家航天航空战略发展规划工作;参与了生物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规划的研讨和制定。
主要学术荣誉情况
- 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首批人选
- 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学术团体及任职情况
- 国家863计划“十一五”、“十二五”专家组专家
-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电子信息组评审专家
- 中国物理学会会员
- 中国光学学会会员
- OSA(美国光学学会)会员
- 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员
- 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 全国医用光学和仪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 全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光学仪器分会理事
-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2/SC 5/WG 6专家组专家
- 《中国科学》、《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Optics Letters》、《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学术期刊的特约评审
- 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纤和集成光学研究室主任
- 曾任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 曾任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