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资讯
  2. 媒体报道
  3.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做长三角的“绿色大使”

“控制好生物反应器进水负荷和溶解氧浓度,是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近日,记者来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时,常务副所长刘锐正在会议室指导同事制定农村污水治理研究方案,“科研工作就像破案,我们要对现场环境、设备情况有充分了解,才能抓住关键点,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方案。”

刘锐告诉记者,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不断调研和思考,开发出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新技术,并为环境管理的精准施策提供可行性方案。我们要努力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每年刘锐都会根据自己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提一些“点穴到位”的专业性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她提出关于加强农村污水治理顶层设计、关于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及关于国家给予G60科创走廊建设更多支持等6份建议。其中,关于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整合试点工作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在环保领域工作多年,刘锐总能在相关问题上提出真知灼见。2019年12月,她列席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就会议审议的长江保护法草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分别发言并提交书面修改建议1份;围绕财政生态环保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她建议资金要及时拨付,并对其长效运行进行绩效评估。今年1月,她提交了对民法典草案书面修改的建议。

今年,刘锐准备了4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农村地区粪便无害化处理处置、农村自建房雨污分流、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分餐制等。“前两个是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带来的思考,畜禽养殖业的建议来自村民的反映,分餐制则源于疫情。”刘锐介绍,“它们或多或少都与环保问题有关。我希望能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大使’,让脚下这片土地更加美丽。”

来源5月20日 浙江日报